书馆中文网

书馆中文网>老舍解释 > 第四章 老舍的文学贡献(第1页)

第四章 老舍的文学贡献(第1页)

杨义曾在《老舍与二十世纪文学》里总结说,老舍贡献出一系列的杰作已经很了不起了,连同这些,他还贡献了一系列具有大家风范的艺术法则。

其一是老舍作品蕴涵的文化学。从写第一部长篇小说始,他就把众生相摆在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大视野中进行剖析,为民族性格里庸俗、怯懦而苟且偷安的习气焦虑不已,以启蒙者的智者眼光,关注着民族性格的健康,在纵声大笑中,表露了忧郁的人文关怀。直到《四世同堂》时期,仍锲而不舍地剖析着存在于小胡同、大杂院中的层次丰富的文化“千层糕”,强调一个文化的生存,必赖它的自我批判,警戒“泥古则失今,执今则阻来”,关注民族文化古往今来的文化生命。而北京平民生活,是带着他胎记的生活,他从这个胎记人生中,剖析着民族文化的生命基因。

其二在于老舍作品蕴涵的小说学。他的作品不是设色浓重、油彩重叠的油画,也不甚追求宏伟苍劲的结构框架,往往轻松落笔、信马由缰,以敦厚本色的漫画笔调,勾勒出一幅幅滋味十足的燕京百态图,弥漫喧声笑语和煤烟气。其作品中可爱的世相,味道俗而不滥。如果说茅盾小说最大的主人公是政治,巴金小说最大的主人公是激情的话,那么,老舍小说最大的主人公是习俗。最老舍化的老舍作品中,习俗几乎是无所不在的非主人公的主人公,把习俗人格化,把人格习俗化,是老舍小说学的一大绝招。

老舍小说的另一绝活是语言学。“五四”新文学运动中,初期白话来自口语、话本,杂以欧化翻译腔,以及书卷气十足的文言词。老舍的大本事就在,他把文学语言一下就扎到了北京老百姓的舌头根上,散发出浓郁的京味魅力,和带着他胎记的京味人生习俗,浑然一体,语言也是习俗,习俗也是语言,达到新文学的语言学的新境界。

难忘老舍式幽默,脱口而出,毫无修饰,本色自然。开始写作时,带着轻松心态,当是写着玩,当笑话写,后来笑里带同情,而“幽默乃通于深奥”。

把文化思考渗入幽默,遂使俗趣中含深思,调侃中洋溢诗情。

老舍的文学世界也是开放着的。他向世界开放,在伦敦就开始了写作;向多民族开放,本人来自满族下层。又具有主体性,脚踏实地,扎根于带有自己胎记的北京平凡人生,从中升华出属于自己的不抱残守缺、也不随波逐流的文化学、小说学、语言学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寻仙阁主  麻麻亮的天  [综合]人生企划案  重生之逆转人生  天南枪神  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  独宠小玩意  我一定会生儿子!  重生之幻兽师  三国之世家天下  符天至尊  鼎尊  良田农女  [继承者们]谁家女配不娇俏  [综穿]伪圣母是怎样炼成的  重生女奋斗史  重生星际公略  末日刁民  综穿之世界管理者  五行仙帝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